【編者按】浦潔修(1907年—2000年),女,字逸清,著名化學家,政治活動家。師大附中1924屆校友。全國人大代表,民主建國會中央名譽副主席,北京市民建名譽主委。平民家庭出身的浦氏三姐妹,以其鮮明的個性及獨特的經(jīng)歷,在當代中國政治舞臺上扮演了或喜、或悲、或悲喜交加的角色。
一心向學,篤信科教興國 |
談到中國國民黨的歷史,不能不談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宋氏三姐妹”。而談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不能不談浦潔修、浦熙修、浦安修“浦氏三姐妹”。浦氏家族世代居住在江蘇嘉定縣(現(xiàn)歸上海)。三姐妹的父親浦友梧是個讀書人,清代末年畢業(yè)于南京商業(yè)??茖W堂,后供職于北洋政府交通部。母親黃氏終年在家操持家務。大姐潔修出生于1907年。兩年后,熙修出世。1917年,浦氏全家遷到北平,在這里小妹安修及弟弟通修相繼出生。她們姊妹三人都在北京師大附小和北京師大附中上學,直至到北師大求學。 |
六口之家,全靠父親的微薄薪水度日,只能維持溫飽水平。而且父母認為女孩上學無用,為此她中止學業(yè),到一所教會小學教書。潔修受科教興國思想的影響,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在教書之余,瞞著父母,偷偷報考了北京師范大學的公費生。被北師大化學系錄取后,潔修一邊教書掙錢,一邊完成了學業(yè),可見其吃苦與刻苦。大學畢業(yè)后,慈母病故,父親去南京工作,浦潔修挑起了照顧弟妹的重擔。她先后在三四所學校同時任教,晚上挑燈夜作,精心備課;白天四處奔勞,因材施教,希望為國家多培養(yǎng)有用人才。 |
1932年,潔修用自己教書攢下的錢,遠渡重洋到德國去留學。與大學同學杜春宴在異國他鄉(xiāng)重逢,結下了白首之盟。懷著為振興祖國效力的共同心愿,他們孜孜不倦地學習。因家庭生活拮據(jù),靠半工半讀完成了自己的學業(yè)。1937年,杜春宴獲博士學位,潔修也獲得特許工程師證書。夫婦倆滿懷報效祖國的熱望學習。那時,遙遠的祖國正在日寇的鐵蹄下呻吟。她毅然結束了學業(yè),于1937年乘海輪回國,任北平中國學院化學系主任、教授。 |
全心愛國,投身救國激流 |
在德國“九·一八”事變后,留歐學生不忘國恥,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旅歐學生反帝同盟會”領導下(以下簡稱“同盟會”),掀起了抗日救亡熱潮。浦氏夫婦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同盟會”,學習進步刊物,宣傳抗日主張,聲援國內人民的抗日斗爭。1934年,“同盟會”會員劉威一同志被德國警方拘留。夫婦二人聞訊后立即從德累斯頓趕往柏林,與愛國留學生一起抗議示威,并挺身擔保,使劉威一被保釋。 |
在重慶1937年。此時偌大個中國,已經(jīng)沒有知識分子安心搞科研的凈土。他們回國與家人相聚僅兩天,就爆發(fā)了“七七”盧溝橋事變。面對國破家亡的危機,一切愛國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都投身到抗戰(zhàn)之中。潔修夫婦于1938年先后來到重慶。在重慶期間,許多經(jīng)歷值得她回憶,許多事件成為她人生的重大轉折。其中之一,就是受到八路軍駐重慶代表周恩來同志的約見。周恩來同志和藹可親,噓寒問暖,令浦氏夫婦倍感親切。恩來同志愛惜人才、禮賢下士,更令夫婦二人沒齒難忘。從此,他們一邊繼續(xù)執(zhí)教,一邊到企業(yè)兼職,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當?shù)氐馁Y源,研制并生產(chǎn)出抗戰(zhàn)急需的防雨布等戰(zhàn)略物資,供應了前線,支持了前方戰(zhàn)事。 |
1939、1941年國民黨曾兩次掀起反共高潮,重慶陷于血腥的白色恐怖之中。這段時間,劉威一等革命同志先后來到潔修夫婦家中。夫婦二人都像對待親人一樣,接待和幫助他們,彼此建立了真誠的友誼。其中,劉威一同志1939年來到重慶就住在他們家中,潔修介紹他到武昌中華大學任教,以掩護其從事革命工作,直到1941年劉威一從重慶撤離。 |
在進步婦女界領袖史良、劉清揚等人的引導下,潔修也開始投身婦女運動??箲?zhàn)末期,她與進步婦女界的朋友們一起,揭露國民黨專制統(tǒng)治的黑暗和腐敗,為爭取民主和平,反對內戰(zhàn),做了許多工作。1945年7月15日,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半公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中國婦女聯(lián)誼會在重慶成立,潔修和當時已成為著名記者的二妹熙修一起當選為理事。 |
1946年,潔修夫婦遷回北平。潔修一邊擔任振北制革公司經(jīng)理的職務,一邊與劉清揚、齊笑塵等人一起,發(fā)起籌建了中國婦女聯(lián)誼會北平分會,組織北平婦女開展反內戰(zhàn)、反饑餓、反迫害的民主斗爭。震驚全國的美國士兵強奸中國女大學生沈崇事件發(fā)生后,潔修等人和北京大學生一起上街游行,抗議美軍罪行,并以中國婦女聯(lián)誼會北平分會的名義,和其他七個團體聯(lián)合發(fā)表了《本市各界抗議美軍獸行宣言》。 |
北平解放前夕,為了保護民族工業(yè),潔修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帶領工人把制革用的栲膠易地保存好,使振北制革公司解放后完好無損地交到人民手中。為了安定民心,迎接解放,潔修冒著殺頭的危險,把《大公報》記者彭子岡起草的《告全市人民書》送到印刷廠印刷,秘密取回后,又組織婦女兒童趁夜深人靜時,挨家挨戶地塞到市民家的門縫里。 |
真心追求,“我要加入共產(chǎn)黨” |
新中國成立不久,潔修為了組織婦女投入到恢復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yè)中來,她辭去了振北制革公司經(jīng)理的職務,將公司分給她的6500元股金全部捐獻給福利基金會,并協(xié)助張曉梅等籌建了北京婦女聯(lián)合會,并當選為副主席。 |
此時,民主建國會等八個民主黨派在北京建立地方組織。浦潔修在重慶的好友、民建領導人羅章龍要介紹她加入民主建國會。她脫口而出:“我不想加入民建,我要加入共產(chǎn)黨?!睗嵭薜倪@一愿望被轉達給周恩來同志。周恩來知道潔修為革命事業(y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考慮到新中國剛剛建立,許多統(tǒng)戰(zhàn)工作急需要做,希望她留在黨外,在統(tǒng)戰(zhàn)工作中發(fā)揮作用。浦潔修從大局出發(fā),服從組織安排,并由羅叔章介紹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此后,不管做什么工作,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她都一心一意跟著黨走,執(zhí)行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兢兢業(yè)業(yè)地完成黨和政府交給的任務。 |
1956年,她又一次提出了入黨要求。十年動亂,浦潔修的丈夫被迫害致死,一個妹妹含冤逝去,一個妹妹飽受磨難,自己的身心受到極大摧殘。但潔修的信念始終不變,1981年6月,她再次提出入黨要求,在申請書中,表達了自己的堅定的信念:“盡管形勢變化,道路曲折,我一直堅定不移地要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這是我一生始終的愿望?!?991年2月,身體還沒有從大手術中恢復過來的浦潔修,在病榻上填寫了入黨志愿書,面對鮮紅的黨旗,她激動地表示“我已經(jīng)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了,這是我生命的新起點,今后更要努力”。 |
作為民建北京市委的重要領導人,她與中國共產(chǎn)黨風雨同舟,共同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同潔修共同工作過的人都說,她有用不完的精力。無論是下基層考察、搞調研,還是準備提案,她都事必躬親,親自參加,發(fā)表意見。她一生追求真理,清正廉潔,甚至連該得的稿費、誤餐費、勞務費都拒不收取。近年,她又將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兩萬元錢捐給了希望工程,希望能使更多的失學兒童重返課堂。她相信中國共產(chǎn)黨,即使在反右及十年動亂期間,她的許多親人蒙受了不白之冤,都沒有動搖她對黨的信念。她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民建會員一提起她,總愛稱她為“我們德高望重的浦大姐”,可見她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她一談起民建會老一輩“愛國、愛黨、愛會、愛學習”的“四愛”精神,總是那樣的深情與投入。 |
三姐妹中的老三浦安修對大姐的評價是:大姐有福,平平安安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她對大姐的人生做了精煉的概括: |
追求真理,終生奮斗不止。謙恭謹慎,一生幸福平安。 |
(齊永茂老師根據(jù)張冬玲《記北京民建市委名譽主席浦潔修》、《閃耀百年中國文化名人星座·浦氏三姐妹》綜合編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