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連麗如,女,滿族,1942年生于北京。師大附中1960屆高中畢業(yè)生。中國煤礦文工團評書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shù)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連麗如生長在評書世家,父親是老一輩評書演員連闊如。當年有人用“靜街靜巷連闊如”來形容他評書受歡迎的程度。連麗如是連老最小的女兒,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師大附中,后隨父學藝,當時只有17歲。第二年9月連麗如在天橋書館登臺演出了長篇評書《三國演義》并一炮打響,成為北京的第一個女評書演員,也是我國第一個說《三國演義》的女演員。 |
子承父業(yè) |
連麗如小時候父親根本不想讓她接觸這個行當。連闊如從舊社會過來,深深體會到從事評書藝術(shù)的艱苦。而連麗如上學又非常早,幾乎是戴著紅領(lǐng)巾就上高中了。她上的是北京師大附中,那是相當好的學校,而且她每門功課都很好,并不偏科。在師大附中時,連麗如特別喜歡數(shù)學,她的理想就是考北大數(shù)學系。 |
但是,她剛剛上到高中就遇到了"反右"斗爭,父親被錯打成"右派",心里很難過,連麗如就跟著他,好讓他心里有些安慰。有一次她隨著父親去了書館,因為連闊如離開曲協(xié)后就到書館去說書了。她頭一回坐在書館聽父親說《三國演義》,就被父親的藝術(shù)深深感染了。她感到父輩這一代人的藝術(shù)造詣太深了,如果"連派"藝術(shù)就這么失傳,那將是無法挽回的。于是,連麗如就慢慢萌生了學評書的想法。她就跟父親說,我想把您的藝術(shù)繼承下來。連闊如何嘗不想有人繼承他的藝術(shù)呢?于是只好同意。那時候沒有女孩子說書,連麗如算是北京第一個女評書演員。她首先開始聽書,后來聽了沒幾天,父親就問她:應(yīng)當怎么說書?她就把評書怎么鋪墊、怎么樹立人物,什么地方應(yīng)當背、什么地方不應(yīng)當背,都說得非常合理、非常有邏輯性,連闊如特別高興。M中華曲藝論壇--中華曲藝論壇,傳統(tǒng)藝術(shù) |
過了十幾天,連麗如對父親說:我要說書,跟您一樣成為藝術(shù)家。父親教導她說:怎么才能成為藝術(shù)家?你就記住我一句話:懂多大人情,說多大書。那時候連麗如才17歲,不懂這句話的含義。到了后來才真正懂了父親這句話的重要意義,說書是說書的人情道理,如果你不懂人情你就說不出道理來。 |
那時候?qū)W評書的,大多是因為家境貧寒,一般都沒有很高的文化。很多老藝人都不識字。連闊如自己從小就非???,只上過兩年私塾,但是他通過自學,后來完全可以到大學講課。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連麗如。 |
1961年8月,連闊如在北京天橋劉記茶館說《三國》,連麗如也跟父親在這兒說。她說的時候,父親就在外面聽。據(jù)聽眾說,連闊如當時在外面激動得直掉眼淚。連麗如頭一回說《三國》就座無虛席,連書臺旁邊都坐滿了。很多人都對這個十七八歲的小女孩說書感到既新鮮又欽佩,因為一般人學《三國》,要好幾年才能學出來,才敢上臺,可她學了一年,就上臺了。這件事當時在評書界自然要引起震動。 |
巾幗不讓須眉 |
說起“連麗如”藝名的來歷,還有段插曲。連闊如到南方進行“南北曲藝交流”,經(jīng)常聽評話藝術(shù)家王紹棠先生的《水滸》,還特別喜歡王先生的孫女王麗棠。王麗棠比連麗如大一點,雙方關(guān)系很好。連麗如本來的藝名應(yīng)當叫小如,少如,但她父親想:南方麗棠繼承南方的評話藝術(shù),北方麗如繼承北方的“連派”藝術(shù),所以就把她的藝名改叫麗如。 |
評書藝術(shù)家絕大多數(shù)都是男性,這有其客觀的原因:一是因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讓人一口氣兒說下來,這得需要非常好的體力;二是因為評書大部分講的都是帝王將相、戰(zhàn)將,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男的,女的學男的有一定難度;三是在連麗如面前沒有一位女性先輩,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以學。盡管存在這么多的困難,但連麗如憑借自己的艱苦努力,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把“連派”的評書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 |
連麗如在表演張飛的時候,她父親經(jīng)常帶她去看戲,特別是看袁世海老師扮演的張飛。袁世海老師的張飛演得非常到位,并不粗野,所以她就掌握這個力度,不管撕髯捋髯也好,兩下過來就到、就齊,絕不能在臺上使勁折騰,兩三下把這個張飛的形象“叭”一出來,一瞪眼,一出來,就齊了,馬上把這個文氣再表現(xiàn)出來。 |
有許多藝術(shù)形式都希望有甩包袱、幽默起來有氣氛,能跟觀眾互動。男演員幽默起來自然比較容易,俗一點雅一點都沒關(guān)系,但女性總要有一種端莊的東西,因此這二者之間的分寸是挺難掌握的。一開始連麗如不會抖包袱。那時候女孩子,中學生,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模吓_去,老師講課答題都很困難,所以她上臺總“掛鬼臉”,就是不敢面對觀眾。后來連麗如愛人給她出了個主意,一定要讓她說《大隋唐》,就耍程咬金,耍程咬金耍得適度,這才把鬼臉摘下來。 |
多年的藝術(shù)實踐使連麗如摸索出一條道理,她認為女人必然要有女人的美,同時還要和男人的陽剛之氣結(jié)合,要不人家會說:這女的說書怎么跟男的似的,就沒有什么意思了。這雖然很難,但連麗如做到了,也得到了聽眾的認可。"粗中有細,柔中帶剛"的連麗如風格就是女評書演員與眾不同的魅力。 |
現(xiàn)在有人說連麗如很像她父親,其實她得的是其父親的神韻。她父親是20世紀40、50年代的名演員,而她是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生活的年代不一樣。人們把繼承"連派"評書藝術(shù)的重擔放在連麗如身上,并且還要她發(fā)揮出自己的特色。當然這確實很難,不過誰也不能否認連麗如這些年來所取得的杰出成就。2004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特地對她作了專題報道 |
扎根書館 |
連麗如學說書的時候北京有40多個書館,那時候朝陽門外有好幾個書館,天橋有十幾個書館,新街口和德勝門也有。當時的書館是一個擂臺,她在這兒說,有人在那兒說,同時都賣兩毛錢的書票,誰說得好聽眾進誰的書館聽書。那么多書館都來競爭,使說書藝人必須提高藝術(shù)質(zhì)量才能贏得聽眾。連麗如從17歲開始在書館學書,扎根書館已經(jīng)有40多年,這種聽眾的情結(jié)是去不掉的。雖然廣播電臺錄過她的十幾部書,電視臺也錄了不少,而且她還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的大學講課,出版盒帶、MP3,可以說已然很風光了,但是她仍然離不開書館。連麗如曾說:“書館是傳承評書的好地方,沒有書館就沒有連麗如;沒有書館就沒有評書事業(yè),所以我希望書館做下去。但是,說書也有它的時代背景問題,任何事情都有天時地利人和,你在頭幾年,想說書恐怕都很困難,現(xiàn)在雖然有些困難,但是我們有了很好的人文環(huán)境:中國申奧成功、加入了WTO、世博會也成功了?,F(xiàn)在國外的人都在學習我們中國的文化、研究中國的文化,國人浮躁的心情已經(jīng)下來了,要追尋我們中國的文化。評書是寓教于人的口頭文學藝術(shù),它里面綜合了知識、風俗人情,結(jié)合現(xiàn)代人們的思想,是一種很好的傳承中國語言文化、歷史風俗的很好藝術(shù)。我覺得現(xiàn)在是很好的時候,雖然還有重重困難。因為當時在我學說書的時候,有很多的聽眾層,他們很自然的就進書館聽書,這個書館聽完了到那個書館聽。北京有很多來聽書的,現(xiàn)在藝術(shù)門類多了,帕瓦羅蒂來了、搖滾音樂來了、美國大片來了、哈里波特來了。評書在這種競爭下能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就需要你付出極大的努力。我相信,中國人還是喜歡自己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我辦書館的目的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往前發(fā)展。我希望很多年輕人來聽書,因為書館絕對是一個好地方,但是現(xiàn)在人沒有這種習慣,廣播能聽,電視也有,我何必要上書館聽書呢?他不知道書館評書的魅力,當你走進書館,聽到說書,絕對和廣播電視不一樣?!?/p> |
正是由于對書館存在著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2004年連麗如自己開設(shè)了“麗如書場”來弘揚傳統(tǒng)的評書藝術(shù)。她非常喜愛和年輕人交流,每天多走進來一個年輕人她都興奮。很多人喜歡評書,但沒在現(xiàn)場聽過。一些老人過去還進過書館,在書館聽過書,可是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就根本沒有。他們來到“麗如書場”聽完以后覺得書館聽書感覺真好。連麗如常說,只有在書館里,聽者才能慢慢地領(lǐng)悟這種藝術(shù)。在廣播里一說錯可以剪接;電視說錯了也可以剪接,在這兒一個眼神都不能錯,一點兒都不能失神,語言更不能出錯。 |
在“麗如書場”,聽眾們時常會被連麗如幽默而時尚的講解風格所吸引。連麗如認為評書完全可以結(jié)合現(xiàn)在人的思想慢慢加以評論,因為人們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里,不是生活在漢朝,所以她總是用漢朝的書結(jié)合現(xiàn)在人的思想,讓聽眾喜歡聽。比如,說一個"帥呆了",聽眾聽了就很高興。評書演員要了解現(xiàn)在人的心腸,想聽眾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怎么結(jié)合評書來表現(xiàn),怎么讓書好聽,這是一個很關(guān)鍵的問題。因此,她喜歡和年輕人聊天,每天都看電視,看科學探索。如果她不看邁克兒·喬丹,就不可能抖出"空中滯留"這個包袱。當時她在美國洛杉磯說起"黃三太竄起來了,但沒落下來,所以沒讓鞭打著"。她就想起邁克爾·喬丹的空中滯留,于是一抖這兒包袱:邁克爾·喬丹這空中滯留就是跟黃三太學的,洛杉磯的聽眾"嘩"的一聲就給她拍巴掌。她還很喜歡足球,熱愛其他多種藝術(shù)樣式,并把它們?nèi)诤系皆u書藝術(shù)中,結(jié)合人們的思想來吸引聽眾。因此聽眾在聽她說書的時候,就聽到了很多非常流行的詞匯,比如EMAIL、手機、帥呆了,甚至把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的偶像、帥哥,像郭富城、陸毅的名字都在說的書里有所體現(xiàn)。連麗如的聽眾有個共同的感受:聽她說書不僅能夠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還覺得有一種親切感。w<ZiY~ |
連麗如辦書館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把評書這門藝術(shù)傳承下去。#雖然現(xiàn)在不能說開一個"麗如書場"就能解決大問題,一個人沒有可能扭轉(zhuǎn)乾坤,但她認為自己這樣做起碼可以起到帶動作用。她希望北京同時開20個書場,她也動員很多老藝人,鼓勵他們說:雖然你們老了,但是藝術(shù)功底很深,大家都出來說,只有大家努力,就能把這個書場形成氣候搞起來。連麗如始終認為,我們中國十幾億人,要想把評書藝術(shù)傳承下去,只要通過努力還是有希望的。mHH#^|' |
寄望青年 |
這么多年來連麗如一直執(zhí)著地堅持說書,堅持說好書,繼承"連派"藝術(shù)的精華,而且自己有所發(fā)展,就是希望這門寶貴的語言藝術(shù)能夠完好的保存下來,而且發(fā)揚光大。從傳承來看,她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年輕人身上,在擔憂中看到了希望,在希望中又看到了擔憂。她認為,年輕人學評書,由于沒有書館的鍛煉,因為在電臺拼出來了,在電視臺拼出來了,有了名望錢也掙了。當然,有一部分人就不舍得到書館鍛煉,這些都是歷史造成的,如果他們下來到書館鍛煉,就可能會有很大的突破。她曾經(jīng)深有感觸地說:“說實在的,如果你下決心學評書,花費的這幾年的時間,你念大學、學碩士、學博士都能學完。反過來說,你學說書的這幾年能得到什么?你說唱戲,嗓子不好還可以學武旦,如果再不成還可以演丫環(huán)??墒?,說書就是耍你一人,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壓力太大?,F(xiàn)在有個別的年輕人不是不會說書,都是門第出生,評書藝術(shù)掌握得也不錯,但愛胡說,我們說書應(yīng)該說得健康一些,不能很貧,更不能瞎編濫造?,F(xiàn)在有個別這樣的人,但大部分人還是很好的,所以我希望這部分演員能把自身很好的條件利用起來?,F(xiàn)在中國發(fā)展得這樣好,我希望大家能夠很好的利用條件把書說好。我相信,中國這么多人,學說書的人多了,希望他們能夠真正地學點東西,不一定要按過去的方式拜師,打開電視也能看,打開廣播也能聽。只要您能認真學,想找到鍛煉的機會,我們老的評書演員會關(guān)心他們的,他們也要努力。從這個困境中,我還是能看到評書的希望,今天看到這么多年輕人愛聽書,我覺得這種希望正在燃起?!眃bQd |
連麗如經(jīng)常強調(diào),一個評書藝術(shù)家應(yīng)該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zhì)是先做人!"人"這一撇一捺不是很好做的。她說:“我父親和好多老藝術(shù)家都說,你懂多少人情說多大的書。你不懂人情,怎么能夠看懂曹操處理私通袁紹下面的這些文臣武將的信?你不懂得人情,怎么能說秦瓊為朋友兩肋插刀呢?你不懂得一個帝王創(chuàng)業(yè)的辛苦,怎么能說出康熙去微服私訪,去為漢官平反昭雪呢?所以,說書人必須要有他的胸懷。另外說書人的文化素質(zhì)、文化底蘊都是很重要的。當然,說書人要具備一些口才,這是先天的條件,還有語言應(yīng)變能力,這跟主持人一樣,你應(yīng)該有語言應(yīng)變能力。這些和主持人相比,我覺得評書更難一些,所以需要你還要有很豐富的知識?!?/p> |
連麗如在師大附中時,最初的夢想是自己成為一個數(shù)學家,不僅是一個知識分子,還是高級知識分子?,F(xiàn)在和那時候的夢想當然差得很遠,但是她并不后悔。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她特別喜歡評書藝術(shù),只要能在臺上說書,她就特別高興,說完了以后也很高興。連麗如曾笑稱——“如果再有來世,我還說書!” |
(根據(jù)百度百科、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女人花園》欄目和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等相關(guān)資料綜合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