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10 日下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本科黨支部的同學走進北京師大附中,繼續(xù)開啟兩校大思政基地共建交流活動。
北大同學們首先參觀了附中的杏壇、三味書屋和錢學森紀念館,深入了解附中悠久的歷史和全人格教育理念。在錢學森紀念館,北大同學們了解了錢老選擇航天報國、沖破重重阻撓歸國、篳路藍縷手創(chuàng)航天的光輝事跡,特別是當大家看到錢老所獲獎金全部捐獻、一生簡樸卻交納了近乎“天文數(shù)字”的黨費等故事時,無不動容,被錢老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誠情懷深深打動。
接著,在學校演播室,北大學長們與附中同學展開了精彩的分享交流。陳西學長率先登臺,以專業(yè)且生動的方式介紹社會學的基本研究內容。他介紹了社會學領域的幾位代表人物如馬克思、韋伯、涂爾干等的主要思想,引領同學們領略社會學思想的璀璨星空。陳西學長還對社會學的調查方法進行了講解,從問卷設計到實地訪談,從數(shù)據收集到分析解讀,通過實際案例為同學們呈現(xiàn)社會學調查的具體流程和重要技巧。
隨后,陳欣悅學姐以“一輪明月出天山 襟山萬里總關情”為題,分享了暑期赴新疆思政實踐的收獲與感悟。從到新疆建設兵團感受國家理想高于個人選擇的時代烙印,到去特色社區(qū)調研感受高度參與的社群建設與奉獻精神,從在民族文化博物館見證民族共同體建設,到進公司從企業(yè)角度探討新疆棉事件與消費降級給棉紡企業(yè)帶來的民族影響,欣悅學姐詳細剖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附中的同學們仿佛置身于一場真實的社會調查之中。
臺上,北大學長旁征博引,侃侃而談;臺下,附中的同學們全神貫注、不時記錄。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熱情高漲,紛紛提出自己對社會學以及社會現(xiàn)象的疑問。比如,關于個體與社會相互關系的思考:“社會如何影響人?人又如何影響社會?”;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尋:“為什么社會發(fā)展是螺旋上升的?”;還有結合經典著作探討鄉(xiāng)村社會特點的問題:“在鄉(xiāng)村調研中如何看待《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到的農村‘獨’的問題?”
面對同學們的踴躍提問,北大的同學們憑借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結合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耐心地為同學們答疑解惑,給出細致開放具有啟迪性的回答。北大學長們還準備了精美的北大文創(chuàng)禮品,讓附中的小同學們備受激勵。
此次分享交流活動是我校與北大社會學系共建大思政課程、建設活動型思政課的內容之一,它促進了高校與中學之間的知識銜接與思想互動,為接下來的聯(lián)合社會調查活動打下了良好基礎。活動由政治教研組精心組織,政治教研組長鄭茜老師主持,學校黨委副書記況莉和政治組青年教師參加。況莉副書記代表學校感謝北大同學,寄語附中同學通過社會調查這一扇窗口去看到更多的人和更遠的遠方、關注更廣闊的社會,從小的社會調查入手,開闊視野、鍛煉能力,積淀力量。
在未來,我校將持續(xù)深入推進與北大社會學系的田野課堂開發(fā),共同攜手探索大中小一體化思政教育。